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出自哪里,如何理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


天下事分久必合, 合久必分的出处?三国演义, 第一回, 第一百二十回
“话说天下大势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”出自四大名著中的?这句话出自《三国演义》 。 小说的作者罗贯中, 是明朝的人, 作为明代的作家, 他对前朝发生的事情最具发言权, 就好比我们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同样的了解一样 。 历史上一个朝代经历二三百年, 似乎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, 这就是罗贯中总结出来的一套见解 。
【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出自哪里,如何理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】我认为, 这句话不光适用于社会, 还适用于微观和宏观层面, 是一句充满哲理的话 。
它的背后, 似乎隐藏着宇宙的真谛 。
从量子物理的角度看, 基本粒子之间都是互相排斥又互相吸引, 甚至它们的结构也是如此, 哪一方向的力量占据主导则呈现稳定, 如果力量受到干扰变弱, 就有可能发生变化 。

从星系角度看, 稳定的恒星系统随着恒星的死亡最终归于坍塌, 新的恒星和星系重新出现, 周而复始 。
从宇宙的角度看, 根据现在主流的猜想,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, 如果到达某个临界点, 则重新回到奇点, 再重新来过 。 姑且不论这种猜想是否正确, 它在理论上也表现出同样的二律背反 。
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, 从古至今王朝的更迭, 在全世界都表现得惊人的趋同, 也就是所谓“天下大势, 合久必分, 分久必合” 。

这样的二律背反规律的表现是:各种随机运动无时无刻不在趋于平衡, 但永远不能达到绝对稳态 。
这个理论并不是三国演义的发明, 《易经》中的乾坤变化理论、释迦摩尼的理论:世界是从无始以来不停循环往复“成、住、坏、空”四个过程, 并且世界是既产生和未产生统一的, 所有的现象都是变化中的过程, 没有来源没有终止 。 都是类似的说法 。
当然, 这种不断趋于平衡的分离与聚合并不一定就是可怕的, 对人类社会来说, 也未必就意味着战争 。 或许, 这就是自然、人类甚至宇宙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。

分久必合, 合久必分算是出自文言文的词语吗?天下大势, 分久必合, 合久必分 。
摘自《三国演义·第一回》
解释:天下总的发展趋势是分裂的时间长了, 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统一;统一的时回长了, 到一定时候又会出现分裂 。
“话说天下大势, 合久必分, 分久必合”, 出自四大名著中的哪个?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《三国演义》里的卷首语 。
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, 一统天下, 后来光武中兴, 传至献帝, 遂分为三国 。
此句是形容三国时期, 描述了公元三世纪东汉末年, 以曹操、刘备、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、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。 由于各国后主过于无能而亡国 。
蜀后主刘禅被钟、邓合军擒于成都, 吴后主惧战而降, 魏后主曹奂被迫移位于司马炎改年号为晋, 从此天下皆归司马掌控 。
扩展资料
历史:
东汉末年, 外戚专权, 宦官秉政, 政治腐败, 天灾不断 。 汉灵帝中平元年(184年), 黄巾起义爆发, 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。
黄巾起义被镇压后, 外戚、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, 永汉元年(189年), 董卓控制朝廷, 初平三年(192年), 董卓被吕布所杀, 李傕、郭汜控制东汉王朝 。
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, 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, 曹操凭借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的政治优势, 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, 先后消灭吕布、袁术等割据势力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