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常见】龙柏常见主要病害及其防治


龙柏常见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摘要:因大面积单一种植 , 管理粗放等相关因素的影响 , 龙柏病害不断加重 , 影响龙柏的观赏价值 。 本文对青岛市、济南市部分公园、道路、广场绿地内的龙柏病害的症状、发生规律进行调查、分析、研究 , 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。

关键词:龙柏、病害、综合防治措施

龙柏1(sabinachinensis(linn.)ant.cv.kaizuka) , 适应力强 , 喜光又耐荫 , 耐寒又抗热 , 耐干旱瘠薄 , 耐修剪 , 对空气污染有一定抗性 。 且龙柏枝叶浓密 , 树形优美 , 四季苍绿 , 抗性强而寿长 , 是优良的园林绿化、观赏树种 , 在青岛市、济南市被广泛应用 。 因大面积单一种植 , 管理粗放等相关因素的影响 , 龙柏病害也随之出现 , 严重时龙柏成片死亡 , 影响观赏性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。 自2005年3月——2007年5月 , 对青岛市、济南市部分公园、道路、广场绿地内的龙柏病害进行调查、分析、研究 , 明确两种病原菌 , 摸索防治方法 , 基本控制病害的蔓延及发生 。

1.龙柏叶枯病

1.1症状:主要危害当年麟叶及绿色嫩枝 。 发病初期 , 麟叶由绿色变为黄绿色 , 无光泽 , 最后变成枯黄色 , 引起麟叶早落 。 麟叶上的病斑向下蔓延 , 危害嫩枝 , 嫩枝发病褪绿 , 变成黄绿色 , 最后为枯黄色 , 不易凋落 , 次年春天被风吹落 , 严重的树冠布满枯黄的病枯枝叶 , 连年发生树冠稀疏 , 生长势弱 , 降低观赏性 。

1.2病原:经对病株分离培养 , 明确病原为细交链孢属2(alternariatenuisnees.) , 属半知菌亚门 , 丝孢菌纲 , 丛梗孢目 , 交链孢霉属 。

1.3发病规律: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枝条上越冬 , 次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 , 成为初侵染来源 。 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 , 自伤口侵入 。 发病期4---5月 , 盛发期7----9月 。 小雨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、释放和侵入 。

1.4综合防治措施:

1.4.1减少侵染来源 。 清除枯枝落叶 , 特别是树冠上残留的病枯枝 , 清理的病枯枝集中处理 。

1.4.2加强栽培管理 。 加强肥水管理 , 对多年栽的龙柏增施有机肥 , 早春灌足底水 , 增强树势 , 提高抗病性 。

1.4.3防治病原菌 。 4月份 , 发病初期 , 喷洒50%代森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%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 , 连续喷3遍 , 间隔期7天 , 防治效果60%以上 。

2.龙柏紫纹羽病

2.1症状:初发生于细支根 , 逐渐扩展至主根、根颈 。 主要特点是病根表面缠绕紫红色网状物 , 甚至布满厚绒布状的紫色物 , 后期表面着生紫色半球形核状物 。 病根皮层腐烂 , 极易剥落 , 木质部初呈黄褐色 , 湿腐 , 后期变为淡紫色 , 木质朽枯 , 烂根具有浓烈蘑菇味 。 轻病树势衰弱 , 叶黄早落 , 重病树枝条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。

2.2病原:经过对病株分离培养 , 明确病原为紫卷担子菌3(helicobasidiumpurpureum(tul.)pat.)属担子菌亚门 , 层菌纲 , 银耳目 , 卷担子菌属 。

推荐阅读